小孩子在初期的时候,往往练琴的针对性不强,重复错误的练习,就像有一位学生曾经跟我说:“昨晚为了这几节,弹了一个晚上,还是没弹好。”可在老师的指导下,没有弹到三遍,就弹好了!这不是什么神仙相助,原因很简单,无谓地错误地反复练习,当然是时间也花了,效果还不好。所以有哪一家的小孩子是在弹琴前,会认真地读和看几遍谱呢?往往都是拿着谱子埋头就弹。
小孩子在学琴的初期,养成第一个好习惯,就应该是读谱的习惯。好处很多:你们想想,你家的小孩子在弹奏时会不会容易出现指法问题,这是小孩子经常会忽略的问题,是不是会因为指法错误,而没有弹到乐句尾,手指不够用而引起乐曲的断开?我在教课时,还看到学生为了强行弹完,而“不择手段”的“折磨”他们自己的手指,千奇百怪的。其实指法运用的好坏,对演奏非常重要,应当每堂课有意识地让学生视奏,监督他们在看音的同时,有看谱的好习惯。
乐曲的语言和人的语言是一样的,人要呼吸,有停顿,有问有答,乐曲也是一样,要让小孩子知道句首句尾在哪里,可能有的家长说,我的小孩还小,不用这么麻烦吧!那我可以跟你说,那你的小孩子以后很可能朗诵时,是一个只会看字而不会有感情朗诵的人,也不清楚读的文章讲的是什么,仅仅是会读而已。所以,如果想要让小孩子有一天离开老师后,也能弹出有画面的乐曲来,现在必须注意这些问题,有意识地让他自己来画连线,或标明逗号,句号或来给乐曲分层次分段。
表情记号也是小孩子会视而不见的,往往不能正确把音乐情绪表达出来,所以老师在示范时,不能仅仅弹下来就完了,而应该在第一堂课上,就要学生感受到乐曲的音乐情绪,在学生练习时,就不会感到练琴是一个枯燥的运动,而是一种享受。
世界著名钢琴家们的一些练琴方法
法国钢琴家瓦尔特·基瑟金说:“要多练习音阶、琶音,能弹出从 ppp —— fff 之间的各种不同的音量,以及用最快的速度演奏音阶、琶音。练习时要求绝对的正确,每个音都要想到,注重自己耳朵的训练,注意倾听自己的弹奏,找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。他还强调,练习时要用每个人走路时最自然,放松的姿势来弹奏”。
美籍奥地利钢琴家塞金·鲁道夫说:“应该十分重视音阶、琶音等基本技术的练习,没有技术就没有音乐。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练习,在练过五小时之后才进入状态。用慢速及快速练习乐曲,不用中速,但要加上表情。即使慢练也要有音乐的进行”。
德国钢琴家巴克豪斯说:“应该强调音阶、琶音及巴赫作品的练习。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、琶音,但都要加上表情。只练那些旋律动听、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很有害的,不能认为只把技术上困难的地方练好就是达到了目的了。即使是最简单的乐曲,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,也要多加练习。”
奥地利钢琴家卡沙德修斯说:“练习时要弹得很慢,不用踏板,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,然后用‘心'来弹奏。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,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。在弹一首新曲子时先做重点练习,分段练习。熟练后再合起来练,要多练音阶。”
智利钢琴家克劳迪·阿劳说:“在十二三岁的时候,每天练习三小时的基本练习,十四岁以后改为练习曲的困难部分。他认为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、精力而定。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,提倡要身体放松,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。他还强调在初学阶段必须进行很多的技巧练习”。
美籍奥地利钢琴家亚瑟·史纳伯尔说:“在学生时代要多注重技巧练习。有了技巧后把它放在第二位,否则就要变成技巧家而不是音乐家了。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和理智去理解音乐,这也是一种练习,但不一定要在琴上进行,它可以在任何时候,散步、休息,甚至吃饭时也可以进行。这是一种高级的、精神上的练习。”
西班牙女钢琴家艾丽琪亚·拉罗查说:“练好音阶、琶音是必须的,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,需要而有所不同。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,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。她主张手小的学生应时常做一些呢手指伸展练习的动作。”
前苏联钢琴家斯罗伯得亚尼克说:“练习时重要的不光有技巧,还有声音。好的声音是从内心、大脑,也是从手中发出来的。要重视触键的训练,使之圆滑、均匀。要用耳朵来监督踏板的运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