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早期钢琴教学的发展过程中,由于社会历史、经济、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,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。其中,德国音乐教育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达到鼎盛,其代表人物有:奥伊斯特拉赫(Ostrah)、李希特纳(Ritterner)和布伦德尔松(Brandelsson)。他们三人被称为是早期现代钢琴教学的三位大师,他们的思想对后来世界范围内的钢琴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1.奥伊斯特拉赫
奥伊斯特拉赫出生于1824年,他于1850年来到汉堡,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教师生涯。他在汉堡的最初几年,主要教授儿童,直到1858年,他才成为一位职业教师。从那时起,他的学生就越来越多地来自欧洲各国。到1864年时,他已拥有100多名学生。
奥伊斯特拉赫认为,学习钢琴的目的在于通过练习,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。为此,他主张: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谱,然后,再教给学生正确的弹奏技巧;同时,他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术训练。
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演奏中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,他提出了著名的"十二平均律"理论。这一理论为后来的钢琴演奏家们所接受。他还强调指出:"要使每一个音符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,就必须把每个音的音程关系安排得十分合理。只有这样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因此,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调准所有的音,即所谓的十二平均律。"
2.李希特纳
李希特纳生于1795年,1821年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,并一直工作到1901年。当时,他是汉堡歌剧院的一名乐师。由于他对古典音乐的热爱,使他逐渐转向了古典音乐的教学工作。在他的一生中,共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的学生。
李希特纳认为,培养一个优秀的音乐家,首先要培养他的艺术修养。为此,他认为,必须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。其次,他还强调,在传授知识时,一定要注重启发式。因为,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,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最后,他认为:作为老师,不仅要善于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,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。
3.布伦德尔松